上外离退休党总支组织支部参观学习活动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精神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06-04浏览次数:456

5月8日第八支部(退局支部)参观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和上海汽车博物馆


201958日,离退休局级支部组织党员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及上海汽车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召开会议进行交流。离退休工作处处长丁永祥,党总支书记顾蔚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局级支部首先参观了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风洞是汽车和轨道交通车辆自主研发所不可缺少的重大基础设施,是我国汽车工业从制造走向设计的标志性装备平台。该风洞中心是我国第一座汽车整车风洞,包括两座汽车整车风洞——气动声学风洞、热环境风洞。在讲解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进入气动声学风洞实地参观。接着,党员们来到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进行参观,了解了该振动台为建筑抗震减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站,党员们来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进行参观,汽车学院团委书记为党员们详细介绍了学院五大车队及运营、参赛情况,大家还与几位负责车队的大学生进行了交流。

下午,局级支部集体参观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汽车博物馆,上海市开展汽车科普教育与推广汽车文化的重点文化工程之一,也是上海国际汽车城重要的标志性项目。跟随讲解员,党员们参观了历史馆、珍藏馆等展区,了解了世界汽车发展的历程以及汽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在交流会上,局级支部的党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党员活动了解了很多科研创新项目,对上海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更具信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上海一定能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5月14日第二、三、六支部参观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博物馆

孙学林

习近平同志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9514日上午,校离退休党总支结合退休党员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二、三、六支部党员近80人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党建+健康的爱国主义参观学习活动。中医药大学后勤保障处、校红十字会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为这次活动作了周到安排。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文小平教授为我们作了《老年同志饮食养生》的精彩讲座。在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文小平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了老年同志的饮食养生理念及中药、人参等补品的食用方法。文教授结合学术成果和临床工作经验,指出,中医养生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顺应协调,具有身心和谐、动静结合、天人交融的特色。许多理念与方法早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中医学防病保健的过程中。文教授从中医五行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相互影响协调的关系,条理清晰地讲解了中医学四气:寒、凉、温、热(平),五味:辛、酸、甘、苦、咸(淡)及作用。针对老年同志的养生特点,文教授细心地讲解了生活中老年人经常食用的补品如大枣、蜂蜜、银杏、核桃、桂圆、黑木耳、黑芝麻和食用补药人参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文小平教授的精彩讲演,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讲座后还预留了个别咨询时间,老师们围着文教授问这问那,得知文教授每周都有专家门诊在离我校很近的岳阳医院时,都非常高兴。

之后,结合刚听完的健康讲座,我们走进了毗邻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向参观者讲述着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旨在弘扬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

党员们兵分两路,在志愿者同学的悉心讲解中,由一层至三层拾级而上,分别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个部分,党员们在近一个小时的参观中深感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医药文化的风采和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自5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起,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免费向社会开放一个月,不少老师相约再次前来,细细品味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意犹未尽地从雅致、新颖、大气的博物馆出来,各支部纷纷合影留念,为这次红色的健康之旅留下永恒的瞬间。


5月16日第四、九支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和周公馆

梁麟玉

516日,在校离退休党总支的组织下,退休四支部、九支部共52位党员前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当天略显阴沉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参加党日活动的热情。

在兴业路上的一大会址纪念馆,支部党员们集合在鲜艳的党旗下合影,感悟入党初心。一大会址纪念馆外侧,庄严厚重的拱形石雕门和历经岁月洗礼的砖瓦,令党员同志们心生激动和感慨。98年前,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中国共产党跨出了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

纪念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鸦片战争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实物、报刊、书籍和照片等。漫步在纪念馆展览厅,一份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面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志们表情庄重,细细地参观、学习。

参观了一大会址后,大家继续前往位于思南路上的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周公馆)参观。周公馆古朴的建筑与简单的家具以及办公室案头的毛笔、书信等实物透出的历史厚重感,让大家感受到了70多年前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在这里,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接待了多位外国政要和国内爱国人士,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正确主张。在当时极为险恶的环境下,周恩来等同志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为争取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勇敢无畏地坚持斗争了九个多月。

走出周公馆后,支部的同志们回顾一天的参观学习活动,心生感慨。大家表示,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重温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受到了一次生动而难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作为高校退休党员,要继续努力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展现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5月21日第五、七支部参观七宝张充仁纪念馆


朱元凤


521⽇,上外退休第五、第七⽀部的部分同志,乘车来到上海七宝古镇。当天风和日丽,游⼈如织。七宝教寺⼤殿和宝塔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下熠熠⽣辉。

集体活动从参观张充仁纪念馆开始。七宝⼈张充仁先生早年师从客居七宝⼟三湾的爱尔兰照相制版专家学习素描和法文,同时⼜接受了我国著名学者马相伯的启蒙教育。1931年赴⽐利时学习雕塑艺术,1936年即回国举办雕塑展览。他的艺术成就轰动了⽐利时,以致不久整个欧洲都传颂雕塑张的故事。解放后,张充仁先⽣在党的教育下,积极⾯向⼯农兵、⾯向⼤众社会,创作了诸如 ⼯农友谊红旗飘扬等优秀作品,他的雕塑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获了国家纪念性雕塑一等奖。张充仁先⽣的⼀⽣,体现了中⻄⽂化的和谐交融,他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华⼉⼥的聪明才智,他为中华⺠族挣得了荣光。

七宝艺术家张充仁先⽣传奇而光辉⼀⽣,让我们前来参观的人都受到了有益的启迪,他众多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也让大家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参观结束后的2个⽀部同志们,先后在纪念馆前展开了鲜艳的党旗,拍照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古镇七宝果然地杰⼈灵。同志们漫步走过⼀座座⽯桥,纵眼饱览了纵横交错的河景,在大巴上回味着所见所闻的信息,愉快地结束了这短暂⽽美好的党⽇活动。


  

5月30日第一支部(离休支部)、第十支部(在职支部)参观陈望道旧居


离休党支部


2019530日,上外离退休党总支离休支部和在职支部的党员们一同前往参观了位于复旦大学旁的陈望道旧居,这栋三层的小楼安静地坐落在杨浦区国福路51号。

在职支部党员们搀扶着离休支部的老党员们,跟随着复旦大学马院的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一起仔仔细细地走过一间间展厅,一层展览以“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为主题,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彰显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二、三层介绍《共产党宣言》全文首译者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勾勒作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思想家、学者的陈望道的光辉人生。《共产党宣言》中文译著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展览有文字、图片、史料、影像等丰富形式,大家一起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11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故事的视频: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就有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真理香甜的特殊味道。视频循环播放着,习总书记的声音在小楼里娓娓叙述着……

全体党员在《信仰之源》电视片前驻足观看,并围绕在党旗下合影留念。

最后,大家齐聚在院子里的车库改造的放映厅里,观看纪录片《大师陈望道》。

参观后,离休支部的党员们返校到离退休工作处会议室,就今天的参观内容展开热烈的学习讨论。党员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精彩的党课,生动直观地回味了真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