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校离退休党委组织离退休党员在线认真收听收看了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二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线上直播并畅谈学习体会,以下为部分老党员的观看感想。
八支部董志琴:
共同深刻把握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共同体悟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八支部杨凡:
天大的新工科培养计划给我印象深刻,联想到上外前些年提出的新文科培养模式,都是在新时代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改革尝试。
六支部文星星:
已经看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在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信自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具体方法,很受教育和鼓舞。我觉得理工科院校在这方面肯定是主力军,但提升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也不能缺少生产者创新者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上外是典型的文科院校,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如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模式。总之,我们上外一定要有所作为,参与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来。
八支部杨德辉: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谈一点体会。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各领域、诸多层面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其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用更为直接且显著。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培育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提升国民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优质的教育能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筑牢根基。
通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提升教育质量,能够培育出拥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从而为国家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人才是达成民族振兴、获取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不管是教育的进步还是科技的创新,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彼此关联、相互推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必然要求与战略抉择。
期盼在全社会的携手努力下,我国能够于教育、科技、人才领域获取更为突出的成就,为达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筑牢基础,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十二支部孙学林:
看了天津大学关于新工科建设的视频印象深刻。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关乎中华民族之崛起,同时感到外语教育有弱化之势。
十支部严正宝:
刚才收看了担当教育新使命,奋进强国新征程的视频。谈点个人感想:不同的大学谈的内容不一样,但总体还是一致的。首先人材是第一资源,要有目标、有组织的培养,人材的培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材。高层次的人材培养是缓慢的。我们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必须科技要跟上,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多读书,勤思考。不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AI,我们必须要把高科技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依懒于别人。只有自立、自强国家才会发展的更好。
十支部包于虹:
听了党课,很受鼓舞,期盼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培养领域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感受比较深的是,浙大把育人放在组织系统中心位置,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优秀人才(师资)培养出优秀人才,可见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西安交大讲到,将体育精神牢牢印刻在教育培养中,认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格,是科技的有力支撑。更高 更快更强的精神,以强健的体魄才能迎接挑战。印象深刻。
四支部罗雪梅:
多所学校的微党课,短小精悍,特色突出,事迹具有先进性和引领作用。看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为这种形式的微党课点赞。
四支部顾伟勤:
这次微党课内容与教育紧密相关,听后很受鼓舞,期盼着教育强国之梦早日实现。
十支部田霞
党课的形式新颖灵活,通俗易懂,国家要强盛,人才是关键,培育高层次人才更是以教育为先。
十三支部袁珊蓉
我们第十三支部党员认真观看了今天下午的展播,几所985高校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些举措、做法和思考,深受鼓舞和启发。他们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引领者,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上外虽然是一所文科大学,但作为国家队中的一员,理应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所长,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四支部王维平:
收听了微党课,很有收获。我觉得必须要办好新时代的教育,为强国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明确教育目标。二、深化教育改革。三、提升教师素质。四、促进教育公平。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六、强化教育保障。总之,担当教育新使命、奋进强国新征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