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桢:遨游在辞书之海 不亦乐乎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11-11浏览次数:239

20189月,在第四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教授孙义桢荣获中国辞书会第四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为中国辞书人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甘于寂寞、甘于奉献,在辞书事业上卓有建树的辞书界前辈。

获奖后,孙义桢表示:“中国辞书学会授予我‘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这荣誉首先属于上外西语系辞书编撰团队,1976年时,与我一起编撰词典的同事还滿头青丝,如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们为编撰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1933年生于浙江奉化的孙义桢,于195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师从孟复、刘晓培等名师。1959年因成绩优异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1973年调至上海外国语学院工作,曾担任上外西班牙语系主任,1988年被聘为教授,1998年退休。

喜欢教书,也喜欢编词典的孙义桢,其长达40多年的“词典人生”始于1976年。当时他奉命编撰西汉双语辞书。退休后,他更是心无旁骛地投入辞书编撰,坚持至今,可谓是退而不休,乐在其中。

今年86岁的孙义桢,这么多年来的作息时间一直是跟着编撰词典而调整的。长期以来他都是晚上8点睡觉至凌晨12点,然后起床编撰词典至清晨45点后睡一个回笼觉到早上8点,继续工作至中午12点,午休到下午2点又继续编词典了。他的日子规律而平常,编撰词典已经成了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的事。孙义桢说,编纂词典之辛苦是外人所不知的。从一叠叠厚厚的手稿中,也许不难窥到参与编撰的老师们多少个寒暑伏案工作的身影。他的“词典人生”所蕴含着的煎熬与辛劳,非言词所能形容。

孙义桢主编的第一部词典是 《简明西汉词典》(1981年出版),共计400万字,收词4.3

余条,以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常用科技词语为主,收有一定数量的短语、成语和谚语。1986年该词典被评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新汉西词典》(1999年出版)共计350万字,收录汉字单字6千余个,多字词条5

余条,合成词和短语近2万条,是国内西语人士的翻译必备工具书,曾入选教育部赴古巴留学团队首选工具书。截止目前,已重印7次,销售超过5万册。

至今,孙义桢编撰的词典包括《简明西汉词典》《新汉西词典》《精选西汉汉西词典》 《新时代西汉大词典》《外教社简明西汉汉西词典》 《新西汉词典》。其中,《新时代西汉大词典》(2008年出版)是孙义桢的代表作,代表了当下国内西语辞书编撰的最高水平。该词典是1988-2000全国辞书编撰重点规划项目,孙义桢组织了全国的西语辞书专家,以上外西班牙语专业为平台,成立专门的词典编撰组。20多位专家兢兢业业,历经十余年最终成稿。该词典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西汉双语词典,全书共计950万字,收录词条12

余条,另有习语、谚语、惯用语3万余条。该词典问世后,引起全国西语人士热切关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曾撰写《盛世修典》一文,盛赞孙义桢的词典编撰工作是“泽被后人,功德无量”的善举。西语国家辞书编纂专家表示,在词典编撰方面,中国同行已走在我们的前列。该词典曾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第四届中国图书政府奖·辞书奖提名(2010年)、“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2010)。《新时代西汉大词典》市场表现抢眼,首印5000册短短一年即告售罄,目前已再版3次,销售超过1万多册。

目前,孙义桢正在编撰的词典有《新时代西汉学习词典》(500万字)和《新时代汉西大词典》(收入10余万词条)。

孙义桢用自己长达40多年的“词典人生”,搭建起了中国西汉双语辞书事业的框架。40多年来,他在编撰辞书工作中,始终高度重视辞书编撰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他的身教言传下,这些年来,由老中青三代学人组成的西语系辞书编撰团队在词典编撰事业上不畏艰难,孜孜不倦,薪火相传,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与西语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地谱写着词典编撰事业的新篇章。

真正的学者,从来都是超越年龄的。回顾一生,孙义桢最感欣慰的,就是如今在上外和很多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事业和学科建设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拓展,我国和西班牙以及拉美地区西语国家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如今,只要你们把西班牙语等专业扎扎实实地学好了,就不愁无用武之地”。孙老对采访他的学生如是说。

当大学生们问起孙老数十年孜孜不倦编撰词典有何秘诀时,孙老用“坚持”这个关键词作了回答。“行百里者半九十。无论是教书、编撰词典还是做其他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一旦认准了,就必须要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话就作为我和同学们的共勉吧。”孙老的这番话语,饱含着老前辈对年轻一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